新 | 余 | 银 | 河 | 医 | 院

咨 | 询 | 热 | 线 0790-6666049

当前位置:   首页   >   内科常见问题

脑血管病概述

发布时间:2018-04-24 点击量:2228

脑血管病即卒中。

据流行病学调查,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人数约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患病后的幸存者高达500万以上,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以上,全国约有几百万人困本病不能工作,需要家庭、社会负担。因此,脑卒中的康复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脑血管疾病大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青年人比较少见。40岁以下发病者大约只占1-2%。青年人脑卒中以缺血性占多数。脑动脉瘤和脑内血管先天畸形破裂所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青年人脑卒中的常见的原因。一般认为,引起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诱因有头部外伤、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炎症、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病毒或结核感染、妊娠、心肝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青年人脑卒中如能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一般愈后较好,病死率较低,功能恢复也比老年人快。

脑血管病的危险人群

(1)如果您已经35岁,那么您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和化验,着重了解:血压、有无心脏病、糖尿病、TIA等疾病,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血脂。

(2)有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时,应请教医生给予治疗,并定期随访。可以购买相关的科普书籍阅读,掌握相关知识。

(3)有吸烟、酗酒习惯者,特别是合并有其他因素者,应戒除坏习惯,或逐步减量至戒除。

(4)饮食偏咸、过腻的中老年人,建议改良饮食结构,保持清淡、多蔬菜水果鱼、勿过饱的饮食习惯。

(5)如果体力活动过少、体重指数过高(正常21-25),应该适当增加体力劳动,多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或锻炼。

(6)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劳逸结合,注意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防止便秘,避免过于劳累等情况。


发病因素

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很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另一类是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能够改变的危险因素,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防患于未然。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嗜酒和药物滥用、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有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不能或不容易控制的,这些因素是:年龄、性别、种族、地理环境、遗传因素等,如高龄、男性、黄黑种族、寒冷环境、有遗传家族史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脑血管病的分类

脑卒中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出血性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出血性卒中的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这类卒中中的占40%左右;

另一类是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此类。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本身的硬化、狭窄,逐汽车发展为阻塞;也可由心脏部位的栓子脱落后顺血流到脑内血管时阻塞,从而造成该部脑血流供应中断,脑组织缺氧或坏死,这类卒中约占总数60-70%。

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虽然它也属于卒中的范畴,但由于脑缺血是暂时的,没有形成完全性的血管堵塞,一般可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除上述类型外,其他如炎症、血液病、恶性肿瘤以及空气、脂肪进入脑血管形成栓塞均可引起脑卒中。


脑出血

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即为脑出血。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形成血凝块,称为脑血肿。由于脑血肿有占位性及压迫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昏迷及偏瘫等症状。脑出血发病率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30%-40%。据流行病学调查,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24人初次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大部分发生在大脑半球,约占80%,其余20%发生在小脑或脑干部位。脑出血患者几乎都出现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形成粟粒大小的瘤状扩张,即微动脉瘤。当血压因某种原因突然进一步升高时,可引起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另外,逐渐硬化的血管壁弹性减退、脆性增加也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脑血管弹性越差,血压越高,发病的可能性也越大。此外,少部分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以外的其它病因引起,又称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称为原发性脑出血;由其它原因(如外伤、血液病等)所致脑出血,则称为继发性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尤其常见的一种。它是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内有血栓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其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栓形成十分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血管内膜炎。其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动脉粥样硬化多侵犯较大或中等管腔的动脉。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继发病变,使管腔狭窄。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发展则内膜破裂,形成内膜溃疡,内膜溃疡处易于引发血栓形成。而动脉内膜炎使内膜粗糙不平,动脉弹性减退,也易于形成血栓。形成血栓的动脉血流障碍,其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因得不到充分的血、氧供应而发生软化、坏死。临床表现为大脑局部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误,甚至意识障碍等。


脑栓塞

脑栓塞是指脑血管被随血流而进入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所阻塞,使其供血区缺血、坏死,导致相应的脑功能障碍。引起脑栓塞的病因很多,但栓子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瓣急性心内膜上的血块的脱落。

1、可导致脑栓塞的心脏疾病有:风湿性心脏病、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非细蓖心内膜炎。2、颈、椎——基底动脉上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3、肿瘤细胞脱落后阻塞动脉,多见于肺癌、乳腺癌、胃癌等。4、脓毒栓子、大脑炎、脑脓肿、动脉炎常由于细菌增殖而产生脓毒栓子,此外,还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脑炎。5、外伤产生的脑栓塞。

由于脑栓塞起源于栓子的堵塞,所以发病非常突然,由于血管构造的关系,栓子90%进入颈动脉系统,表现如下:1、引病急聚,多数症状数小时发展到十分严重。2、多数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偏瘫、失语、偏盲、局限性抽搐等,可有暂昏性发生。3、风心病、先心病所致者年龄多较轻,老年人多见于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脑栓塞患者大部分可以恢复,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部分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死亡主要由于继发性脑水肿,脑疝所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一过性脑缺血",简称"TIA"。是指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症。TIA好发于50-70岁,男多于女,起病突然,历时短暂。一般症状在5分钟内即达高峰,一次发作常持续5-20分钟,长不超过24小时,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而无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发作次数多则一日数次,少则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一次。

TIA分为颈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颈动脉系统TIA:以发作性偏侧或单肢轻瘫尤其常见,主侧半球病变常出现失语,有时也可出现偏身感觉减退或偏盲。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更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走路不稳、复视、平衡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
监管单位 合作机构 友情链接
  • 国家卫生部
关闭